第五十四章 世界大战后的列强

第一节 法国的复兴

【法国的损失】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是它的财政和经济损失很大。就财政上来说,它的内债达到了四十亿美元,从英、美诸国借来的外债,亦达十四亿美元。它在1914年本来是一个债权国,此时乃变为债务国。另外它在俄国、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半岛上诸国所投资的四十亿美元,也因为这几国的瓦解而血本无归。在经济方面亦如此。法国东北部的十个省做了四年的战场,原来是工农各业极繁盛的地带,在战争中,有的受到炮火轰击,有的受到德国士兵的破坏,几乎成了瓦砾之地。再加上战死的人数达一百五十万,将近全国人口的二十七分之一,受伤残废的还不包括在内。而且死伤的都是年富力强的国民,是实业上的中坚分子,损失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1919年时,法国的农业收成只有战前的七成,工业和矿产只有战前的六成而已。

【复兴的努力(一)财政】大战结束以后,法国政府就着手于经济恢复的工作。当时政府一方面希望得到德国的赔偿,一方面顾及人民已无力负担,所以战后恢复的经费不愿取诸税收,只是靠借债来暂时维持。债款和税收始终觉得不够用,法国政府乃大发钞票以谋求救济。结果钞票总额从1924年的五十九亿法郎,增加到1925年的五百一十亿法郎。到1926年时法郎严重贬值,每四十九法郎竟然只值一美元。于是庞加莱的混合内阁自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向国会提出了一个收支平衡的预算案,结果法郎的价值逐渐高升。到了1929年,预算的余款竟然达到了一百亿法郎之多。

【复兴的努力(二)实业】同时工业方面的恢复也非常成功,所以有人说法国政府的努力好像是又一次的工业革命。取得洛林铁矿,足以促进炼钢业的发展;占领德国的国境,又足以促进其他各地实业的产生。法国北部被毁的工厂,多改用新式的机器,并且实施科学的管理。又由于通货膨胀,出口产品大增。法国政府和人民合作复兴国家的事业,可说是战后法国史上一个最大的特点。

【成功的理由】法国在1926年时几乎有了破产的危险,何以不久就变成了隆盛的国家呢?第一,法国的财源并未因为大战而告竭,国民多因为爱国而将财产存入国家银行。1926年后,国民保存在外国的资本大多逐渐收回;自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尤其是德、美、英三国发生财政困难以后,不但本国人的资本大量归国,就是外国的资本也多把巴黎当作安全的保管库。第二,法国的国外商业,虽然在1924年到1930年间入超达到十一亿五千万美元,但是同期各国人来法国游历的收益亦达二十亿美元。德国的赔款又足以支付英、美两国的债款。因此法国每年的余款应该可达四亿美元,以七年来计算,数量极为可观。此时的法国因为财力雄厚,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力量都比战前强了。

【法国对外的武器】法国国家银行所藏的黄金数量,除美国外,在世界各国中要算最多的了。同时它向外国短期的放款额,到1931年时,已经达到十二亿美元。至于英、德两国的存金量则为数极少。因此法国政府经常利用收还国外放款的方法作为一种对付别国最有力的手段。1931年夏,英、德两国的现金几乎出现被法国提取一空的情况,就是法国使用这种手段造成的。法国拥有这样一个有力的武器,所以不但国内经济日趋繁荣,就是在外交上的地位亦足以牵制世界。

【法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法国的国势虽然极其隆盛,但是它对于赔偿和裁军两个问题,始终因为仇恨德国而丝毫不肯放松。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述过了。法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安全为唯一的准则。俄国在1917年瓦解,英、美两国于1919年不愿再和法国联盟,意大利亦于战后和法国在地中海上争霸,因此多年以来的协约,都因为主要目标——德国被打倒——的消失而完全瓦解。所以法国感觉到了孤立的危险,竭力和比利时、卢森堡以及复兴的波兰交好。后来英、法两国对于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提出的海军限制问题和1923年鲁尔河流域的占领问题,发生了争论,意见相左。因此法国于1924年和捷克斯洛伐克结盟,到1926年和1927年又分别和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结盟,它的势力至此已扩展到东欧一带了。不过法国这种纵横捭阖的手段,不免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1926年之后德、俄两国间和意、匈两国间的和解,都是这种反感的结果。

第二节 英国的困难

【英国的损失】英国在世界大战前本来是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可是经过这次大战之后,无论对内对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困难。我们现在先述其内部的变化和困难,再述其现在的处境如何。英国境内虽然不曾做过战场,但是它的经济损失却很大。在1914年时,英国的债息不过两千四百万英镑,到了1921年,竟达到了三亿四千九百万英镑。英国死伤的士兵亦达三百万人,船只被击沉的达九百万吨。英国除资本的损失很大外,也失去了许多收入的来源。国外的市场,如俄、德两国和中欧一带,都被破坏一空;其他如中南美洲和亚洲的中国、印度各地的市场又被美国和日本所占领。结果导致英国国内的失业人数大增,每年几乎达到一两百万人之多。与法国可以依靠国内的工农各业来自存不同,英国全靠海外的商业来维持国内人民的生活,因此出现了英国人民对于失业和国债不堪重负的情形。

【政府对于复兴的努力】因此英国政府的善后计划,不是从工业问题入手,而是从财政方面入手,希望保持在世界商业上的霸权。英国政府既于1920年用重税的方法使得预算收支平衡,又于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使得英国黄金的价格回到战前原状,同时用失业保险和移民海外的计划来救济国内失业的工人。此外,保守党人主张放弃一直以来的自由贸易政策,而采取所谓“帝国优先”的保护政策,即帝国各领土间仍然采取自由贸易或关税较低的政策,对外则仿照其他各国将关税提高以保护本国的实业。

【关税问题】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当时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虽然是自由党人,但也不得不于1921年通过了一种《实业保护议案》,实行一部分保护的税则。这个议案违背了1846年以来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1922年保守党当国后,想更进一步地实施这种政策,但是他们的首领鲍德温(Baldwin)竟因此于1924年遭到国会的反对而辞职。于是英国政治上发生了一件破天荒的事,即首次出现了工党内阁。内阁总理就是麦唐纳,他是工党的发起人,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组织的内阁虽然只维持了八九个月,但是在外交方面竟然能形成调和的气氛,功绩确实不小。同年10月,工党内阁因为不肯处罚一个共产党的报馆记者而被迫解散,鲍德温重起组阁,于是保护政策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实现。这可以说是英国战后一个很大的变化。

【煤业的危机】英国的实业除农业外,就以煤业为最大了。英国的煤业是钢铁业和造船业的基础,国内十二分之一的人民专靠煤业为生。世界大战之后,因为海外市场的缩小和水电事业的发展,1920年输出的煤量竟然减少到战前的一半还不到,于是矿主想用减少工资和加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维护自身利益。工人为了抵制矿主的剥削,就以罢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英国政府在1925年时本来有补贴煤业的办法。次年政府派人调查,结果认为补贴的办法不能持久,应该立即停止,至于减少工资则非立即实行不可,因此引起了1926年5月全国煤矿工人和运输工人的大罢工。大罢工虽然只有九天,但是双方交涉却用了七个月才告结束。工人最终因为忍受不住饥饿而屈服。政府乃于1927年通过了《劳资争议处理法》,对于罢工和工会严加限制,这是英国劳工运动所遭受的一次极大打击。不过英国实业上和社会上的种种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失业人数的增加】192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丘吉尔的预算案,次年根据这个议案制定了所谓的《地方政府议案》,规定免除农业税,降低生产的工业税,提高较富的居住区域税,希望借此平均全国的地税以救济农工,同时厂主和工人可以进行开诚布公的谈判。1928年女子也有了参政权,凡是二十一岁以上的女子皆可以享有选举权。政府虽然努力救济,但失业的人数还是有增无减,到1929年时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万之多。这一年工党的麦唐纳重组内阁,虽然有了失业保险的办法,也无济于事。1931年时失业人数已经增加到三百万了。

【国民政府的成立】到了1931年,英国受到两年来世界百业萧条的影响,岁收大减,而失业保险的经费又逐渐增加,国内财政已经濒临破产。7月间外国政府和商民又陆续从英国提取短期放款或结账余款,为数甚巨,英国几乎无法支撑。麦唐纳深知工党实力不足以应付国难,而且政党纷争容易陷国家于险境,于是不惜背上出卖党的骂名,在10月决意联合保守、自由两党,组成所谓的“国民政府”,期望合力挽救国家于危局之中。麦唐纳至此似乎已经脱离工党,变为保守党的内阁总理了。工党中人乃另推亨德森(Henderson)做领袖。

【国民政府的措施】国民政府既然已经改组成立,于是下令禁止黄金出口,并废止金本位制,因此输出骤增。不久又提出预算案,实行减政主义,另外提高国税以求出入相平衡。至于英国欠美国的战争债务,亦由英国和美国商妥而暂停支付一年。1932年时又因为德国赔偿的问题而导致战争债务的取消或减少。这件事虽然一时不易解决,但英国财政上的危机总算暂时过去了。

【英国和殖民地的关系】以上所述的是英国战后产生的变化和困难。至于大不列颠帝国的变化和困难可以从两方面来叙述,就是英国和殖民地的关系以及一部分领土的独立运动。英国在世界大战以后,对于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处领土更加采取放任的政策。在1925年的帝国会议中,这种政策更是完全实行了。可以看一下在这次会议中贝尔福(Balfour)的报告,其中有几句是:“大不列颠和其属地都是大不列颠帝国中自主的团体,资格平等;虽然因为共同忠于皇室,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但是在内政和外交上并无从属之理。”所以此后英国和这几处殖民地的联系只有一个代表英国国王的总督,各殖民地都可以单独和别国缔结条约或派遣外交代表,不过对外仍须用英国国王的名义,而且签订条约时须顾及帝国的利害关系。至于大不列颠帝国中各处民族的自主运动,我们留待后面再述,在此先述一下爱尔兰问题得到解决的经过。

【爱尔兰问题的解决】爱尔兰的自治问题在1914年时本来有解决的希望,却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止。1916年,爱尔兰曾发生了暴动,双方杀戮甚惨。1919年,爱尔兰的新芬党人宣布独立并自建共和国,以表示脱离英国的统治。此后双方常起杀戮,久无宁日。1921年,英国政府不得已承认爱尔兰为自由邦,由英国国王派总督一人为行政代表,另设国会。只是国会议员须宣誓效忠于英国国王,北部新教徒所居住的地方除外。从此爱尔兰的地位乃和加拿大等国家一样了。19世纪以来的自治问题,总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不过极端的独立主义者瓦勒拉(Valera)及其追随者始终把爱尔兰的绝对独立作为宗旨,他们虽然于1927年加入新国会成为议员,但是他们的运动始终未曾停止。1933年5月,爱尔兰国会决议不再效忠于英国国王,以表示独立之意,只是总督仍然由英国国王任命。

第三节 德国的政变

【共和初建时的政党】德意志帝国自从1918年11月9日瓦解以后,右派的政党已经丧失信用,左派各政党——共产党、独立社会党和多数社会党——乃大起竞争。独立社会党人的主张较为温和,他们要求先设苏维埃制度,进行社会化的工作,以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再召开国民会议。多数社会党人则反对俄国的苏维埃主义,主张尽早召开国民会议,逐步实行社会化的政策,这一派不是革命的社会主义者,他们的领袖就是艾伯特。

【左派当国时代】当德国皇室让艾伯特出来组成新政府时,不但共产党人不肯合作,独立社会党的主张也和多数社会党不尽相同。当柏林共产党人因为组织苏维埃未成而作乱时,艾伯特下令皇室军队出来镇压。独立社会党人认为不当,他们的阁员就于12月辞职。德国共和初期的左派政府,只维持了一个多月便告结束。此后的德国政权就转变方向,由左派手中逐渐传到右派手中去了。1919年1月,共产党人由于反对召开国民会议,在柏林举行了抗议活动。结果他们的领袖李卜克内西(Liebknecht)和卢森堡(Luxemburg)都被杀,党人死伤达千余人,抗议活动乃告失败。德国的共产运动因此遭到了一次极大的打击。

【宪法议会的召开】抗议活动失败后,德国乃举行国民制宪议会代表的选举。多数社会党、旧教徒的中央党、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党以及代表保守党的国民党获得胜利。2月6日,在文化中心魏玛召开会议,组成临时政府,并选举艾伯特为第一任大总统。8月宪法告成,设民选总统,任期七年,内阁对国会负责。国会设两院:上院代表各邦,下院代表人民。凡二十岁以上的男女都有选举权。此外设种种委员会来监督政府,采用创制、复决和罢免的制度。至于社会化的政策亦有新奇的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职业团体代表所组成的顾问会议。凡工人可以组织工人会议,其代表可以和资方代表共同组织各级经济会议。政府法规中和社会经济有关的,必须先提交到全国经济会议讨论后,才能提交到国会。因为这种种规定,所以世人多称德国的宪法是最富有民主精神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此外,各邦的“邦”字亦改为“行政区域”,行政大权集于国民政府手中。

【内忧(一)政治斗争】新政府成立以后,国内政局形成左右两派夹攻中央的形势。1919年上半年,巴威略诸地常常发生共产党的暴动,导致了帝制党和军阀的抬头。又因为巴威略的共产党领袖是犹太人,故引发了此后右派中人排斥犹太人的运动。不久右派中人又借口巴黎和约的耻辱,于1920年率兵攻占柏林,最终因为政府下令工人罢工,才告失败。此后巴威略乃成为极右派的大本营。

【内忧(二)经济和财政的困难】共和政府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大战的赔偿和内部的财政。赔偿问题的种种经过,我们已经述过,现在说一下德国内部财政的整理。德国的马克自1919年以后就开始贬值。全国中产阶级几乎被一扫而空,贫苦工人的生活亦弄得无法维持。到1923年鲁尔河流域被占领时,德国人曾用不合作的方法来对付法国人,但是损失极大,经济更加困难。艾伯特于是任命有名的政治家施特雷泽曼(Stresemann)组成“大混合”的内阁,来应付一切困难。先放弃鲁尔河流域的消极抵抗,以恢复工业的常态;接着发行新币来代替贬值的马克。1924年“道威斯计划”实行后,德国乃借外债来复兴实业。到1928年时,它的国际贸易几乎恢复到了战前的状况。德国人复兴的能力着实令人吃惊。

【德国的复兴】1925年艾伯特去世后,兴登堡将军当选为总统。当时很多人以为德国的共和政体或许将从此告终,但是兴登堡很能协调左右两派,从而维持共和的制度。外交部部长施特雷泽曼于1925年缔结了《洛迦诺条约》,又于1926年和俄国签订了中立的条约。同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常任理事。战败以后的德国,此时竟然恢复了在国际上的地位。1929年杨格的赔偿计划实行后,莱茵河流域的协约国军队不久就正式撤出。德国受到的制裁和约束至此乃完全放开。

【法西斯党的得势】德国的极右派自共和政府成立以来,就把巴伐利亚作为他们的大本营,其中有和意大利法西斯党相同的一派,就是希特勒所创立和领导的国民社会党。希特勒自1920年以后就喊着“修改和约、扑灭共产”的口号,想率领他的党军攻入柏林以取得政权。不过直到1930年,国民社会党才取得选举上的胜利,希特勒于1933年春担任内阁总理。他一方面积极扑灭共产党人,另一方面从国会取得四年独裁的权力。1920年以来,德国右倾的政局至此乃达到了顶点,这和帝制的复辟也相差不远了。

第四节 意大利的独裁政治

【法西斯党的得势】大战结束之后,意大利的政治和经济也有瓦解的趋势,国内社会党人的声势因此很盛。在1921年时,工人已经取得了实业管理权,而且有进一步成立共产政府的计划。同年11月,社会党人墨索里尼建立了一个所谓的“法西斯党”,专以扑灭共产党为宗旨。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领他的黑衫党人攻入罗马,向无能的政府示威。意大利国王不得已,乃命他组织内阁。于是他实行出版物的检查制度,解散所有反对政府的政党,任命本党人为大学教师及政府官员,同时全国各地的法西斯党人用残忍的手段来对付一切反对党。1925年以后,他又解散了国会,实行一党专政,内阁总理可以用命令来代替法律。这是欧洲现代史上对代议制的极大反动。

【法西斯党的组织】法西斯党实行的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把国家当作最高的集团,所有国民都有绝对服从或牺牲的义务。它的最大目的,就是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光荣。法西斯党正式创立于1921年,但是其“反选举”的党规,则制定于1926年。党中设一中央理事会,由各省党部的干事来组成,以本党总理为主席。各区党部的干事则由省党部的干事来任命。凡党中职员不得兼任有俸禄的官员。至于党员的人选,原本很复杂,自1926年以后,党章规定必须由党办的青年团,即“前卫军”中的毕业生来补充。凡十四岁至十八岁的青年都可以进入前卫军接受八至十四年的训练。

【党军和工团】法西斯党除党员外,还有黑衫的志愿军,受本党总理的指挥,专以破坏罢工或游行示威为职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的工团主义——主张采取直接行动,成立代表经济团体的政府,打倒纯粹政治的组织——本来很盛行,后来工团主义者倾向于民族主义,放弃了罢工政策,墨索里尼就于1919年时和他们联络,主张组成雇主和工人的团体,以调和劳资关系、维持国家生存为宗旨。因此工会和社会党的势力就逐渐被法西斯党的工团所夺走,党军和工团可以说是法西斯党的左右手。1928年政府又将国会的下议院改组,由雇主和工人所组成的团体推选代表来组成,这是一个比德国的经济会议还要有权力的机关,因为它可以直接立法。

【法西斯党的建设工作】法西斯党专政之后,的确做了许多复兴的工作,例如预算的整理、币制的改革、铁路费用的节缩、水电事业的发展,都是极显著的进步。法西斯党竭力提倡人口的增加,认为这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文化的进步。不过意大利的领土有限、粮食不足,因此它对非洲北部、西亚以及法国的东南部都有吞并的野心,引起了法国人的不满。

【意、法失和】意大利扩张领土的野心受到了法国的阻碍,意大利的反政府人士又常常受到法国的保护,两国的关系因此日趋恶化。意大利为了打倒法国,特于1926年和西班牙联盟,次年又和匈牙利签订公断条约,不久又和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诸国订约修好,以抵制法国的势力在东欧发展。自1930年德国的国民社会党得势以后,意大利因为意气相投,更明显地替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三国打抱不平,要求修改巴黎和约。所以就欧洲大陆上诸国来说,意大利和法国有势不两立的形势。至于意大利政府和罗马教皇的复杂问题怎样在1929年和平解决的,我们在前面叙述意大利统一时已经提及,兹不赘述。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